瀘州建設智慧城市 將推進部分民生工程
2015年01月19日 13:28:53來源:瀘州新聞網點擊量:2557
導讀1月17日,《瀘州市智慧城市建設概念性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評審會上得到了原則性通過。會上,評審組一致認為,《規劃》充分運用了國內外智慧城市先進理念和信息化先進技術,內容完整全面,符合瀘州實際情況,創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強,一致同意通過評審。評審組還建議把規劃修改完善后,盡快報批并組織實施。
【中國安防展覽網 智慧城市】1月17日,《瀘州市智慧城市建設概念性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評審會上得到了原則性通過。會上,評審組一致認為,《規劃》充分運用了國內外智慧城市先進理念和信息化先進技術,內容完整全面,符合瀘州實際情況,創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強,一致同意通過評審。評審組還建議把規劃修改完善后,盡快報批并組織實施。
《規劃》中指出,瀘州市智慧城市建設將更多聚焦于加速經濟轉型,形成具有瀘州特色的產業智慧化和智慧產業化發展模式,為瀘州培育和發展“智慧城市經濟”添力。往后,出門之前,用手機查看路況,回家路上,可以用手機打開空調……隨著瀘州“智慧城市”建設的逐步推進,這一切將變得觸手可及。
建設目標:到2017年瀘州智慧城市經濟初具雛形
按照《規劃》,到2017年瀘州智慧城市經濟初具雛形,信息化總體水平達到全省先進行列,部分領域西部,建設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交匯點上的信息經濟和信息社會熱點、亮點城市。
主要表現在,一是智慧城市經濟的基礎設施初步成型,數據逐步開放,培育打造一批重點示范工程和一定規模的智慧產業。二是智慧城市經濟的體制機制保障措施逐步理順,實現城鄉信息一體化,服務于城鄉一體化,形成智慧城市發展的基本框架,逐步走出一條具有酒城特色的智慧城市發展之路,為未來智慧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到2020年,瀘州智慧城市經濟整體規模更加壯大、創新能力更加突出,智慧城市經濟成為瀘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使瀘州成為美麗中國的中西部樣板,以及面向中西部地區輸出智慧城市規劃、設計、技術、設備、服務、管理、營運的整體解決方案系統供應商,從而形成中西部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瀘州模式。智慧城市經濟的體制機制保障措施更加健全。智慧城市經濟產值力爭突破300億元。
2015年到2017年瀘州智慧城市建設將推進部分重點工程
根據《規劃》,2015年到2017年,瀘州智慧城市建設將推進部分涉及民生領域的重點工程,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應用服務,其中不少重點工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智慧治理示范工程
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以公安部門為主,建立各區聯網運行的城市社會服務管理智慧平臺。以區為單位,建設覆蓋街道、社區的綜合信息服務和社會治理智慧平臺,整合提供訂餐、訂票、購物、繳費、娛樂等社區便民信息服務;建設智能小區管理平臺,發展門禁管理、停車管理、社區安全、環境衛生、智能電表、智能家居等智能化應用;搭建社區綜合信息平臺,為社區政務辦公、社區綜合管理提供支撐,并與上級公安、計生、民政、教育等部門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及時準確上報相關數據信息,獲取各政府部門的服務信息,實現各政府服務進社區。
為市民推送服務信息
建設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等功能于一體,集網站、微信、微博、智能APP、短信等多種接入渠道于一體的城市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市電子政務專網,在“中國瀘州”統一門戶的基礎上,整合全市各級政府部門的門戶網站群、微信、微博、智能APP等資源,建成“面向公眾、統一接入”的智慧瀘州城市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城市信息服務平臺,與公眾互動,及時有效的接收公眾上報意見,主動推送及展現各類城市公眾服務信息,如政務審批、交通出行、醫療健康、城市管理、旅游服務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城市事務的公眾參與度。
無線城市建設工程
將3G、4G信號轉為WIFI信號,解決非密集區域WiFi覆蓋,減少無線網絡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時間。在政府各級辦事大廳、社區服務中心、商圈、景區游客服務中心、火車站、機場、公交站等熱點區域,加快普及WIFI無線熱點,實現100%室內覆蓋。由政府出臺統一服務標準,通過市場化的合作運營模式,模塊化的快速復制推廣,逐步構建以4G 3G WIFI為主的多層次、廣覆蓋、多熱點的無線寬帶網絡。
智能交通建設工程
建設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傳輸、發布平臺和公交出行導向信息系統;建立交通信號燈智能系統,實現干線交叉路口信號燈控制智能化,提高車輛通行效率;建設運輸信息共享平臺和交通數據庫,為企業運營和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服務,為運政管理和城市交通規劃提供服務;建設公交計算機圖文管理系統,推動公交電子站牌的應用,推廣衛星導航系統或衛星定位系統(GPS)應用,發布交通電子地圖,提供準確的交通運行信息;建設停車誘導系統,覆蓋重點商業區、公共活動場所、重點景區的停車場,布設車位檢測器、停車誘導牌,緩解重點區域停車難問題。
智慧健康(醫療)建設工程
在人口密集的社區,為每個社區建設大約3000平方米的醫療衛生場地;構建連接社區群眾、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的信息網絡,搭建起大數據健康監測平臺、24小時醫療服務和應急跟蹤系統。積極構建“全民、全面、全生命歷程“的居民健康管理大數據平臺。健康大數據管理平臺包括無創體檢、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顯示、數據應用五大部分。無創體檢為居民提供免費的快捷體檢服務,可以針對128項關鍵指標進行檢查。而在健康大數據的應用方面,可以按照數據的類型進行智能化分析,針對不同方面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數據信息。
積極構建24小時醫療服務系統。旨在建立覆蓋社區的健康醫療網絡,包括社區門診、急救中心、心理咨詢室、平價藥房等部分。社區門診配備全科醫生及基本的診療設備,為居民提供初診,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區”。急救中心實現5分鐘覆蓋網絡,配備基本的急救設備及車輛,實現初級急救,急救中心與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實現信息共享,為患者的轉診做好銜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