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食品安全上“一把鎖” 大數據實現全程可追溯
2016年01月26日 14:26:08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整理點擊量:46499
導讀根據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
【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根據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新法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為保障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也為食品安全又配了“一把鎖”。
關于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什么是溯源?所謂溯源就是追溯產品的原料和流通等信息,現在溯源很多都應用在有機食品上,例如,一個蘋果的溯源,就是這個蘋果是在哪里買的種子,什么時候開始生長,施的什么肥,在什么地域,什么時候成熟,什么時候采摘,裝箱,在哪里售賣,終到消費者手中,這些信息就是產品的溯源信息。從概念上看,產品追溯體系具有風險管理、信息記錄和確責召回三大作用。跟蹤 溯源=可追溯,“可追溯”一方面有利于企業進行過程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監管部門在產品安全事件發生時對產品信息進行溯源。它促進了產品信息的公開透明,能推動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
不過,上述說法只是概念和理想狀態的追溯體系,真正建設和實施起來還會遇到許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實際效果。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追溯體系在產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更不是一勞永逸的,不可以夸大它。有學者認為,產品的可追溯分兩個層面,個層面是企業對食品生產鏈信息的可追溯——生產鏈環節上以個體識別為信息載體的食品可追溯系統;第二個層面是政府對于生產鏈信息的監管數據庫建設。但是目前,我國的食品可追溯系統建設還處在層面,而且大多食品可追溯系統僅涉及生產鏈的某一環節,并未實現生產鏈的全程可追溯。
大數據可視化,獲取溯源碼的利器
食品有了專屬的*,所有數據信息都在標識平臺中備案,但若無人問津、無法讀取,寶貴的溯源數據仍然是“鎖在深閨人未知”!如何整理和讀取數據就是大數據可視化的事了。
大數據可視化系統是實現對食品可追溯第二層面的追求。大數據可視化是相對于數據分類儲存和提取查閱兩方面而言的:前者由標識平臺把繁雜散亂的信息系統歸檔;后者依賴掃碼App設計實現。
掃碼App是大數據可視化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要具備豐富的碼類識別功能,另外它還要有充足的數據接入端保證足夠的溯源信息。掃碼App通過掃描食品溯源碼直接獲取產品信息,是溯源體系中的“偵察輕騎兵”。因為掃碼App能對數據進行精致的后期編輯,在界面中呈現給消費者,故這位輕騎兵還能演繹“盛裝舞步”。
冰箱里的食物即將過期,有沒有一個關懷備至的人提醒你?在超市購買蔬菜力避轉基因果物,是否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此時此刻和你共同關注這款食品的人怎樣評價它的?這些設想在未來的食品溯源發展的視圖里都有望悉數解決。
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更關注即時的信息反饋,利用RIFD技術,用戶只需掃描一下冷藏食物記錄出產信息,再把手機與智能冰箱綁定,便能實時監控冷藏食品情況。
借助強大的數據系統,人們一鍵便能識別食品基因類型。而伴隨著物聯網溯源管理在農場中的開展,消費者掃描條形碼,掌握蔬果的收割、施肥、松土、除草等情況將不再是夢。物聯網的全連接時代馬上到來,食品溯源會帶給大家什么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