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智能制造作為一種全新的制造方式,對促進制造業由過去的生產自動化向生產智能化轉型升級有著直接的影響。但智能制造并不僅僅是單一技術和裝備的突破與應用,而是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創新集成,是生產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一場重大變革。就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現狀來看,全國上下開始逐步推進智能制造工作,但這一過程中仍避免不了智能裝備缺乏自主創新、軟件系統發展相對滯后等現實問題。
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成范本 為“制造強國”目標做支撐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組織相關專家共同撰寫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解讀》(以下簡稱《解讀》)和《智能制造標準化案例集》(以下簡稱《案例集》)于近期正式出版發行。《案例集》共涵蓋了10余家企業、研究院和高校的實踐案例,其中海爾的互聯工廠模式作為全書中個案例被推薦。業內認為,海爾等先進案例的解讀將進一步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為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提供了重要支撐。
不過,從《解讀》中可以發現,中國制造已經涌現出了不少的“智造”企業,部分企業的核心技術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甚至,海爾便是其中之一。據悉,目前海爾以7大互聯工廠為核心,圍繞智能制造裝備、技術標準、智造系統等已形成了以用戶需求主導,鏈接企業、研發、供應商和創客*特色的智能制造體系,完成了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變。
具體來說,海爾整個智能制造體系是以用戶為中心來驅動的。通過與用戶共同建立一個基于網絡的生產模式,海爾將用戶、設計師、供應商連接在一起,在海爾互聯工廠提供的共享設計平臺上互動協作。例如,海爾互聯工廠已推出包括HelloKitty定制洗衣機、空調,迪士尼定制冰箱等多款定制家電,讓用戶成為了工廠的主導者,開啟了一個“人人自造”的時代。
據悉,目前海爾已建成了包括五個整機和兩大模塊化工廠在內的7大互聯工廠體系,為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真正實現了生產制造的透明化、可視化、無縫化。除此之外,海爾互聯工廠也積極部署智能制造軟件平臺的建設。在今年3月份,海爾發布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支持大規模定制的互聯網架構軟件平臺COSMO,及該平臺下眾創匯、海達源模塊的升級版。這被看做是中國制造企業在智能制造系統領域的一次突破。
除此之外,海爾還投建了業內家工業智能研究院,對規范整個制造行業的“智造”標準起到了積極影響。同時,海爾互聯工廠和德國等企業展開了相關領域的合作。可以看出,海爾互聯工廠已經形成一個開放的共創共贏生態體系,并成為當下中國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典型。
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重要目標,工信部等國家部門出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案例等書籍的目的也是為了“樹典型,立*”,以榜樣的力量帶動整體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專家指出,以海爾領頭的國家智能制造先鋒不僅為國內企業帶來了示范作用,同時也將成為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強力助推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