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京東集團4月26日宣布正式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原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擔任物流子集團CEO,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匯報。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
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子集團CEO
京東物流子集團未來將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務(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無人配送站等)、商家數據服務(銷售預測、庫存管理等)、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的產品和服務,還將聯合京東商城共享線上線下渠道資源,并聯手京東金融推出創新性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保險產品。
如今,京東物流獨立為子集團,盡管財務報表仍舊與京東集團合并,但其業務能力對外開放,則為自身的盈利提供了可能性。據王振輝介紹,未來五年內京東物流的目標是實現千億規模。
繼2016年11月開放物流三大服務體系之后,京東物流又有大動作了。
4月25日,京東集團宣布正式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該集團將擁有更加獨立的經營權和決策權,未來將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務、商家數據服務、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的產品和服務。原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子集團CEO。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方面提出,自身的使命是降低社會化物流成本,愿景是成為值得信賴的智慧供應鏈合作伙伴。“未來我們在關注服務體驗的同時,也會關注收入和盈利情況,我們計劃五年之內年收入超過千億規模。”王振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千億營收是經過行業測算評估后的結果。京東物流并非純快遞公司,而是供應鏈一體化企業,更包括供應鏈金融和保險產品。未來我們的收入會呈現多樣性特征。”
物流正式獨立
其實,早在2016年11月底,京東物流獨立的跡象已開始顯現。
2016年11月23日,京東集團推出新品牌“京東物流”,并正式宣布“京東物流”將對社會開放三大服務體系: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京東快遞服務和京東物流云服務。這也是京東物流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步,引發了外界關于京東物流獨立的一輪猜測。
不到半年之后,這一猜測變為現實。“京東物流所處環境發生了變化,團隊也在不斷成長,使得我們在這個時間點成立物流子集團。”王振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去年11月23日我們開放了三大物流服務體系,也下決心要將京東物流的經驗與能力對外開放,如今我們不斷積累人才、形成獨立的品牌,這是一步一步越來越開放的過程。”
據了解,目前京東是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基于自身的物流網絡,未來京東物流將重點提供包含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后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供應鏈服務,云+物流科技服務,跨境物流服務和快遞快運服務。
而供應鏈一體化正是王振輝眼中京東物流的優勢之一,也將京東與傳統物流、快遞企業區別開來。在他看來,快遞公司設計的初衷是在商品的不斷搬運過程中賺取費用,而京東物流從設計之初,就是要減少搬運次數,而要減少搬運次數,就必須在整個供應鏈過程去思考。
“京東物流子集團的成立,將釋放京東物流的示范效應,使得整個社會物流向更化發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就此指出,“京東物流不僅僅做低端倉配運輸,而是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這將在中國物流化進程中提供很好的示范效應。”
易觀電商與流通行業分析師楊亞瓊則認為,京東物流的獨立及進一步開放,對物流行業整體的影響仍有待時間,其滿足市場的能力、服務質量還有待觀察。“在物流行業內部可能會有一些威脅,比如‘三通一達’這樣的快遞企業。”楊亞瓊指出。
然而,相較于“三通一達”,京東物流向來以高價格著稱,從客戶的角度是否愿意為京東提供的服務買單呢?“在物流領域,服務和價格確實存在一定的悖論,”楊亞瓊指出,“但物流一體化方案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客戶企業的內耗,具有比較廣泛的延伸性,在消費升級的市場環境下,客戶也會逐漸升級。”
五年內實現千億
在過去,京東以物流為一大核心競爭力,然而,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京東財務數據上的負擔。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京東在全國范圍內擁有256個大型倉庫,690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已運營了7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未來五年,京東物流還將擴大物流中心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建設跨區航空物流網絡、擴展15倍于目前的冷庫面積、運營超過20個自營海外倉并覆蓋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B2B物流網絡將覆蓋超過300個城市。
擴張意味著投入。隨著自建物流成本越來越高,京東物流板塊持續虧損。2016年7月,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按照Non-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來看,2015年京東物流的賬面虧損額為94億元。
“京東采用自建物流的方式,‘三通一達’則更多采用加盟制,因而相對于京東而言成本較低。從京東主體來看,京東物流很長時間內支持京東自營的體系,是相對偏重的部分,這也是京東物流近年來受到業內質疑的原因之一。”楊亞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如今,京東物流獨立為子集團,盡管財務報表仍舊與京東集團合并,但其業務能力對外開放,則為自身的盈利提供了可能性。據王振輝介紹,未來五年內京東物流的目標是實現千億元規模。
“京東物流在業務上有體驗支撐,未來有望從一個耗能板塊轉向盈利平衡,甚至幫助京東集團實現持續性的財務盈利,”楊亞瓊指出,“不過,京東物流目前的優勢業務還是體現在電商快遞上,根據郵政局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快遞市場規模為3900億元,在目前行業格局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京東物流未來五年內要占四分之一,尚有難度。”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京東物流的獨立,或將幫助京東突破電商快遞的邊界,也有望實現新的市場空間。蔡進認為,隨著京東物流子集團的獨立,其服務對象和業務范圍將不僅僅局限于電商領域,還將實現產業和產業之間的融合。
“比如與服裝行業、醫藥行業、新能源行業,或者還有更多行業的融合。”蔡進指出,“它有利于推動整個京東集團在跨界融合的過程當中,形成新的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