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2017年4月,騰訊優圖實驗室就在、難度高的海量人臉識別數據庫MegaFace中,以83.290%的新成績在100萬級別人臉識別測試(Challenge1/FaceScrub identification)中拔得*。生物識別技術是目前的主流技術,的移民新政也用上此高科技,美國的主要機場都擴增了人臉識別離境“歪果仁”系統,“刷臉”不僅能查出簽證是否逾期、旅客是否非法入境,還能辨別出刑事調查中被通緝的人。
春風吹又生 生物識別將大行其道
前不久三星發布的Galaxy S8/S8+,號稱是市面上具有“全解鎖手段”的手機,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密碼、圖形、指紋解鎖之外,還擁有更加靈便的面部識別和虹膜識別解鎖方式,它們都屬于生物識別的范疇。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三星Galaxy S8/8+還是市場上一款支持虹膜掃描辨識的智能手機。
援引韓媒The Bell報道,對于Galaxy S8這種在年銷量有望達到6別的產品來說,如此大規模地應用面部識別和虹膜識別技術,再加上后續產品的繼續演進,昭示著未來生物識別將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人機交互和身份驗證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手機解鎖只不過是生物識別技術目前廣為人知的應用場景之一。除此以外,在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等眾多應用場景的安全保障方面,生物識別技術也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面部識別:“指紋后”時代的生物識別探索
面部識別其實并非新鮮事物,之所以此前并未被推廣開來,是因為該技術受到了處理器、攝像頭和識別算法等種種制約。然而在新型號手機已經配備10nm制造工藝、2GHz級別處理器,800萬像素自動對焦前置攝像頭以及更的算法的今天,面部識別的觸發和認證已經達到了0.1s的速度。
0.1s這樣的速度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手機用戶已經徹底擺脫了過去限制面部識別技術的種種瓶頸。甚至是手機還未拿到用戶的眼前,便已經在中途完成了解鎖過程。
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項分支,面部識別技術不僅可以被應用在手機上,而且在大樓門禁、旅游景點、識別罪犯、查找被拐兒童、安防保衛等眾多應用場景都大有用武之地。
虹膜識別:生物識別高安全性的保障
指紋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大量采用,讓不少用戶都體驗到了不同于密碼和圖形解鎖的便捷。但是近不少新聞平臺卻接二連三地爆出用戶指紋被盜用的案例,讓許多用戶也為之憂心忡忡。
如何彌補傳統指紋識別的缺陷?有業內人士表示,相對于其他生物識別技術而言,虹膜掃描是目前移動設備上安全的生物驗證形式,同時在使用便捷性方面的表現也非常不錯。而三星之所以敢于在Galaxy S8/8+上大規模采用虹膜識別技術,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項技術安全系數更高、使用方便快捷的特點。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虹膜識別技術將有望成為整個業界追趕的*。
“一盯就解鎖”的虹膜識別技術,不僅可以徹底解放人們的雙手,而且還增加了安全系數,更可以讓用戶從中感受高科技的時尚與深邃,讓手機解鎖也變成一種炫酷的體驗。而出色的安全性能,也使得虹膜識別技術不僅僅可以被用來解鎖手機,而且還可以被應用在金融交易驗證等場景。譬如三星就正在與韓國金融機構合作,計劃結合三星 Galaxy S8 虹膜辨識技術來進行金融交易驗證。
多領域應用和交互識別將大行其道
生物識別自然不會是手機和平板等掌上智能設備的,隨著物聯網的飛速發展,未來任何有身份驗證必要的智能設備或物聯網電子設備,都有可能成為生物識別技術大展身手的舞臺。
事實上,目前不少采用了生物識別科技的產品,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許多人平常使用的信用卡、門禁設備等就包括有這樣的產品。除了近大熱的面部識別和虹膜識別之外,像指紋識別和語音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也在以更新穎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卡耐基梅隆大學生物識別中心已經研發出一種識別距離遠達 12 米的虹膜掃描識別技術,它可以在車主眼睛不經意掃過汽車后視鏡時,快速讀取車主的虹膜信息,并將虹膜信息與數據庫做匹配,從而顯示出車主的名字以及其他信息。據說這項“黑科技”不僅可以幫助警察追蹤逃犯,而且還能在機場、旅游景點等場所承擔安防的重任。
不久前,MasterCard把指紋辨識功能加到了薄薄的一張信用卡當中。如圖所示,在信用卡一角的黑底金黃色虛線的部位,就是指紋辨識區域。通過內建的超薄芯片,用戶可以通過指紋來進行刷卡認證,從而避免簽名或是輸入密碼的不便。該指紋辨識信用卡目前已經在北美開始了測試階段,MasterCard 希望能在 2017 年底前向普及。
谷歌在高科技領域的一舉一動,一直都廣受世人關注。近,智能家居設備Google Home宣布新增加了多人語音識別功能,可以借由語音辨識讓家中的每位成員都能用自己的聲音來喚醒Google Assistant,并提供個性化的簡報。這項多可以支持6位家庭成員的語音識別功能,也讓AI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融入家庭環境之中。
針尖對麥芒,蘋果與三星將再度交鋒
非常有意思的是,雖然蘋果iPhone5S開創了指紋識別技術的先河,但是在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領域,將生物識別技術真正發揚光大的卻是三星。
隨著指紋識別、面部識別、虹膜識別等各項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廣泛應用,生物識別的春天正在來臨。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生物識別有望成為人機交互的有力推動者。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2月,蘋果收購了以色列的一家創業公司RealFace。這家網絡安全和機器學習公司專門從事面部識別技術。有消息稱,蘋果之所以有這項收購行動,是因為其正計劃在iPhone 8中加入面部識別技術。這也預示著在蘋果和三星這兩大智能手機巨頭之間,一場“針尖對麥芒”的較量又將拉開帷幕,只不過這一次雙方選擇的賽道是生物識別。
隨著生物識別和智能移動設備、物聯網設備的不斷融合,過去只能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刷眼解鎖、刷眼支付等炫酷場景,已經切切實實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也許再過上幾年,許多年輕人在回顧馮小剛大導演的經典之作《天下無賊》時,就完全搞不懂“IP、IC、IQ卡,通通告訴我密碼”是什么意思了。
(原標題:生物識別的春天已來,“解鎖姿勢”你get了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