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發改委、科技部等在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在重點領域培育若干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
在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方面,將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家居、汽車、無人系統、安防等領域的推廣應用。由此可見,隨著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中國制造2025》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國家對于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同時,這也預示著中國機器人市場必將迎來一場重大的智能革命!而作為“機器人+”衍生出的重要一環,在“機器人+安防”領域即將出現一片廣闊的新藍海。
安保機器人藍海呼之欲出 企業布局應爭分奪秒
國內外安保機器人發展現狀
國內安保機器人的發展已經一年有余。2016年4月,國防科技大學推出國內*集安全保護與智能服務于一體的智能安保服務機器人,實現了低成本自主導航定位技術、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其“安保+服務”的設計理念和“事中處置”的*功能,對提升國家公共安全和*防暴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國外,美國一公司經過多年研究,近推出一款名叫K5的安保機器人。K5具有先進的偵測系統,可以識別車牌、人臉等。它能夠在*區域巡邏,將潛在的安全威脅通報給相關安保人員。目前K5已經開始在這家公司內部擔任安保工作,而且有了小小的戰績。上周一臺K5機器人就在公司停車場內遭到一名醉漢襲擊,它成功將情況報告給安保人員,安保人員及時趕到將醉漢制服。據了解,目前美國已經有16個城市的多家商場打算購買這種安保機器人。
此外,新加坡安全服務公司Ademco近期也推出了一項安保機器人租賃服務,以減少保安從業人員的數量。這個1.6米高的機器人像是一艘潛艇,長頸上有五臺攝影機,兩臺前置攝像頭和四個輪子。這臺機器人可以記錄車牌號,擁有活動探測半徑高達10米(32英尺)的360度視野。如果它檢測到異常狀況,如火災或巨響,它也會發出警報。
安保機器人發展前景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用于機器人產業的科技專項總經費為6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20億元。“十三五”期間,國家在機器人方面的重點專項的投入相當于“十二五”投入的4倍多。
從目前機器人產業來看,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從事安防機器人的企業仍然不多,相關產品的落地也還在保守進行中。雖然當前國內智能安保機器人市場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機器人市場總體的火熱態勢以及安保需求漸趨迫切,可見安保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安防巡邏機器人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的安保機器人研究起步比國外晚10年,但是進入成長期只晚5年,并且發展迅猛。從申請來看,國外企業很少在中國申請,可以看出近期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安防機器人市場的計劃,中國企業還有一段時間可以發展技術、占有市場。
未來,安保機器人在巡邏監控、安全處置、*應急、家庭服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市場的逐步覺醒讓安保機器人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時機,安保領域的“機器換人”將成為現實,這對于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也為國內的機器人產業開拓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