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無人機、超級倉、自動分揀、機器人矩陣、體感識別……時隔4年,入選國家商務部重點支持展會名錄的中國物流科技博覽會在輾轉蘇州等地后重返南京,11月28日-30日,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0家物流企業用產品“打擂”,一個個突破想象的“黑科技”,展現了現代物流行業的全新面貌。
由于“機器換人”漸成主流,“后一公里”配送難題待解,不少物流、電商企業也開始加速推進物流自動化發展,大力投入配送機器人等智能科技產品研發。如今,配送機器人已經開始走向商用,未來一旦法律監管上再獲突破,有望迎來快速普及。
解決配送“后一公里”難題已經成為物流企業加速自動化、智能化科技發展的主要動因之一。由于以前依賴廉價勞動力的配送已經完全跟不上電子商務等的爆發性普及,配送機器人正加速走向商用。
機器人成物流自動化“主角”
中國的雙11電商活動是世界少有的購物盛宴,活動期間或有超過15億件包裹在全國范圍內運送。出于巨大的配送壓力,中國的主要快遞企業如順豐速運、百世快遞和中通快遞等已經開始試驗機器人和自動分揀作業。
當然,物流自動化變革并非中國*。自2014年起,美國在線零售商亞馬遜就已經在倉庫中安排了數以千計的機器人,以幫助削減運營成本和縮短投遞時間。不過,中國快遞業的高管們稱,隨著以更快的速度利用并開發這些技術,他們將實現對亞馬遜的*。
如今,中國各大企業都在加快發展配送機器人和無人機。以電商巨頭京東和物流巨頭順豐*的一批企業正在投資無人機計劃,希望可以通過無人機實現“后一公里”投資,以服務于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更多的企業則在發展各類物流機器人,以加快推進物流自動化,緩解日益上漲的分揀、配送壓力。
配送機器人走向現實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需求的推動,配送機器人正從概念走向現實。今年6月18日,京東配送機器人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首單配送任務,預計下半年在高校大規模推廣。而臨近“雙11”時,京東再次展示了升級的配送機器人3.0版本。
“雙11”過后,菜鳥網絡的快遞機器人也開始測試了,近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亮相。 這個機器人名叫“基普拉斯”,是一款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機器人,只要通過手機操作,就能開柜提取快遞。它一次能裝載20個左右的包裹,形同一個可移動的自提柜。
目前,該機器人還在測試階段。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介紹,“基普拉斯”可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學生消費和活動規律,提前將包裹送到學生宿舍樓下,還能實現在學校內的自主駕駛、巡游。
此外,線上外賣平臺“餓了么”也推出了用于送餐的配送機器人。據了解,“餓了么”從10月份開始在上海等幾個地方開始投入配送機器人進行試運營,目前每個機器人一天能配送20單左右。該平臺負責開發的技術總監表示,引進配送機器人是為了提高配送的人力成本效率。今后還打算增加投放數量。
法律監管成發展關鍵因素
雖然物流自動化發展十分迅速,配送機器人也開始走上“崗位”,但是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以及對于新事物的審慎態度,法律上方面并未作出及時調整,目前的監管相對來說也較為嚴格。
因此,為了推進配送機器人等“無人化”產品的商用進程,需要各地政府與主管部門的積極支持,也需要國家在法律上持續完善,以適應如今的科技發展形勢。值得慶幸的是,我國如今已經相繼出臺了多部支持、引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指導意見,并逐步推動落地,釋放了巨大的利好。
隨著配送機器人等一系列自動化、智能化產品的加速應用,物流等企業有望不斷改善經營效率,擴大盈利空間,推進行業的信息化之路。同時,這也將為我國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動力。
原標題 物流自動化成共識 配送機器人商用進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