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一直以來,國內的移動支付的發展都是以NFC和二維碼的競爭而來,但是目前二維碼支付已經從線上拓展到線下,從商超、餐飲、打車甚至到街頭小攤,而如今連NFC引以為傲的后一塊領地“交通支付”也開始被滲透,二維碼支付席卷了可以想象的任何場景。
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帶給了人們更加快速簡單的支付生活,同時也帶起了一次歷史性的支付革命。如今被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二維碼支付打得毫無還手余力的NFC是否還有機會上演大反轉?
當今的支付市場流通著各種各樣的支付方式,虹膜支付、靜脈支付、聲波支付、刷臉支付等,但整個巨大的市場依舊還是被二維碼支付所“統治”著,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帶給了人們更加快速簡單的支付生活,同時也帶起了一次歷史性的支付革命。
事實上,在移動支付還未如此盛行時,NFC一直被寄予未來支付的厚望,但由于種種原因,NFC的發展并不如意,徹徹底底的敗給了二維碼支付技術。
NFC,這個詞的全程叫Near Filed Communication,意思是近場通信。也就是說當兩部都有NFC的手機靠近的時候,可以無線的進行通信交流。目前市面上的NFC分為三種模式,讀寫模式,點對點模式和的卡模擬模式。
讀寫模式和點對點模式在過去比較常見,功能主要是用于數據通訊,但是傳載的數據量很小,像藍牙一樣,雖然藍牙,WIFI也可以實現這樣的功能,但是耗時太久。而NFC,輕輕一碰就完成了配對,方便快捷,根本不需要多余的操作;而卡模擬模式是的。顧名思義,模擬,就說明這個功能可以去模擬其他卡的讀取信息,這樣這張卡就可以在多種環境下使用。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功能,此前NFC主要應用在支付領域,把這項技術和手機結合在一起就是現在的Apple Pay ,小米Pay,三星Pay,華為Pay等。2016年的2月,采用NFC技術的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在天收獲了 3000 萬的綁卡用戶,不過在一年之后,卻被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二維碼支付打得毫無還手余力。
當然,NFC并不是優點全無的,在快速支付中有著自己的優勢,使用NFC時只需要碰觸一下刷卡器,就可以喚醒屏幕并輸入密碼完成支付;由于NFC可以在13.56MHz頻率運行在10厘米距離內的終端傳輸,并且擁有雙向鑒權、數據加密等手段,在安全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NFC的成本較高,又要求商戶需要安裝相關刷卡設備,這導致NFC在市場上的使用率大幅下降。特別是在B端市場,中小微商戶對于經營成本較為在意,且因為二維碼支付使用門檻更低,紅包、鼓勵金等優惠方式更加吸引商家眼球。
除此之外,從技術上而言,盡管NFC比起二維碼來,無論從便利性還是安全性上都得多。使用NFC只需碰一下刷卡器,手機屏幕自動被喚醒,直接輸入密碼即可,3秒內完成。但先進的技術,不一定就能贏得市場,先進的技術也意味著更高的應用要求,影響二維碼識別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掃碼的距離、角度,光線的明暗等。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支付寶、微信支付聯手拿下移動支付市場超九成的交易份額。市場集中度高,說明移動支付市場進入成熟期,支付寶、微信支付雙寡頭市場格局初定。
NFC真的回天乏術了嗎?或許從二維碼的優勢上下手,還有機會。比如二維碼支付在交通領域具備普及度、開卡費、信用支付幾大優勢,NFC技術在提升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也可從這幾方面下功夫,不過話說回來,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然NFC也不至于走到今天的窘境。
原標題 二維碼*之后 NFC支付是否還有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