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中秋小長假剛過完不久,國慶長假業已在望,除小部分人選擇“躺床”七日游外,大部分人都選擇外出旅游。根據業界預測,2019年國慶假期期間旅游人次或將接近8億,各大旅游城市、景區、民宿、旅行社紛紛“嚴陣以待”。
城市交通負擔重 電子眼成輔助執法利器
而無論游客去哪,城市交通都是繁忙的領域之一。據悉,若有一輛車強行變道加塞,就會導致約七輛車的通行延誤且綠燈車輛通行量減少30%-40%,交通流量恢復原狀則至少需要兩個信號燈的周期。這種現象若是頻繁出現,在車滿為患的國慶車道上,難免會引起司機的暴躁情緒,影響交通安全。
目前,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與執法效率,全國各地道路已普遍安裝了電子眼。所謂“電子眼”,就是智能交通違章監攝管理系統,集成車輛檢測、車牌識別、網絡通信等多種技術,國慶期間容易出現的闖紅燈、超速、逆行、越線等違章行為均逃不過它的“法眼”。
那么,電子眼如何拍攝違章圖片?
與傳統的視頻監控系統有所不同,在電子眼的監控范圍內,地下一個路段內鋪有感應線圈,通過感知路面壓力來將信號傳遞到寄存器,其原理是感知壓力的脈沖信號。例如紅燈時,汽車前輪過線而后輪沒有越過,則只有一個脈沖信號,如果兩輪都越過,則傳遞兩個連續脈沖,并且進行拍照。這也是為什么紅燈時汽車前輪過線再退回線內時仍然會被拍照。
此外,目前電子眼也有效結合了部分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與車牌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的巧妙利用,使得違章者可能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網紅”;而利用每一輛車對應車牌號的條件,電子眼能夠對過往的每一輛機動車的車輛和車號牌圖像進行連續全天候實時記錄。
不滿足于“違章抓拍” 電子眼身兼數職
在現代的社會,電子眼也不滿足于“違章抓拍”等功能,開始身兼數職:既管交通違法也管社會治安,還會抓拍街面不法行為。
今年,上海全市公共區域布設就布設了安防“神經元”70余萬套件,即時感知推送各類風險隱患,全領域全天候全時段為城市安全站崗放哨。其中,街面“電子警察”已經被升級為“平安衛士”,既管交通違法,也管社會治安等街面不法行為。不法行為往往一經實施,即被識別,大大提升了城市安全水平。相信這一措施會很快被更多城市借鑒。
結語:電子眼布陣下,越來越多的僥幸變成了冒險。不過,與其想著如何躲避電子眼,更妥帖的辦法還是牢記交規,在行車過程中多一份等待,做到文明禮讓。當所有的交通參與者都能自覺遵守交規,多一份謙讓時,也就會使得交通通行環境更加文明與和諧
(本文據億歐、百度百科、北京商報、廣州日報、企業購、安防知識網、上觀新聞、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