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視點跟蹤】被稱為“數字時代的圣經”的《數字化生存》,作者是尼葛洛龐帝(任正非拜其為師),早在1996年就預言了數字化社會的形態。如同預言一樣,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
在這個時代,數字化、信息化這兩個詞早已經爛熟于耳,由于被從業者濫用,模糊了他們之間的邊界,讓人懵圈。那信息化和數字化有什么內在聯系和區別呢?今天站在智慧樓宇的角度上一起來探討。
樓宇信息化
信息化是對于某個業務或行為,通過軟硬件設備進行樓宇管控。它更偏重于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傳遞,最初是聚焦在人類行為中的片段上,而非整體上。也正是因為,信息化針對于某一行為片段,所以形成了傳統樓宇最大的后遺癥——信息煙囪。
以傳統樓宇門禁系統為例,最初只是代替人工身份辨識和機械鎖具,用電子身份憑證(卡片、二維碼、人臉等)進出樓宇。
在當時的確降低了物業人工的成本,避免人工疏漏而造成的安全隱患。但是門禁作為通行整條鏈路中的一種,并不考慮與車場、監控、電梯、OA等系統聯動融合。也就是說,系統之間都是獨立地存在,彼此沒有交互。
樓宇數字化
數字化則更強調完整性,注重整個業務體系、形態乃至整個樓宇管理運營,將其“放入”計算機世界中,搭建虛擬端和現實端的交互橋梁。可以看出,數字化不是針對的單個業務或業務片段。
如果說信息化是降低了人工投入和管控效率,那數字化的目的則是更大程度地釋放個體人的潛力,更大限度抵消對真實環境、尤其是空間因素、時間因素對人的限制,轉而大量依靠可與人互動、協調的系統進行樓宇管理。
以數字化通行系統為例,更關注人員進出大廈的整個所有行為和流程,滿足點需求的基礎上,連接鏈路上所有相關的系統,將其資源共享,統一平臺管理,賦予樓宇更高階的服務和運管能力。

數字化和信息化之間的聯系
簡單來說,信息化階段更關注“實現”點需求,而數字化階段應更關注“現實”的整體需求。數字化是信息化的延續,是基于信息化的成果進一步深化,更強調的是虛擬化。
在樓宇數字化升級的過程中,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對樓宇運營行為的仿真,利用虛擬端控制現實端,從而更便捷、高效地管控樓宇。

樓宇數字化升級的一點思考
真正的樓宇數字化是整個業務體系的數字化,是一個完整的、互相關聯的推進過程。任何一個樓宇的數字化都并非某個部門、某項目的孤立行為。
目前,基本傳統樓宇均不同程度地實現了信息化轉型,接下來面對數字化升級,我們該何去何從?其實沒有退路可言,但如何開始又是我們該重點考慮的!
其中對人行為的數字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相對而言更復雜、更有難度的。因為人的需求和行為總是千變萬化的,同時基本涉及絕大部分管理系統,因此數字化體系需要是有彈性、定制化、身份標識統一化。
然而,我們發現不乏有很多樓宇建立大而全的綜合性數字化管理平臺,就像一個人雖然有個大腦袋,但是全身上下經絡、血管不通暢,大腦也只能處于缺氧狀態,恐難有作為。
因此,目前我們的焦點應該放在新系統的連接能力,以及原有系統之間的連接。一直以來,令令開門通過強大的研發團隊,在異構系統的融合能力、業務個性化定制能力、跨系統之間的連接能力等方面得到行業高度認可,將人、事信息化,建立樓宇統一身份標識,幫助樓宇開啟數字化升級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