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夏季是溺亡事故多發季節。近日,一對5歲多雙胞胎兒童走失的消息牽動千萬網友的心,人們紛紛祈禱這兩個孩子平安無事。然而,最終傳來雙雙溺亡的不幸消息。在惋惜逝去生命的同時,我們也在反思水上事故頻發及水上事故救援問題。
在我國,每年都會發生數起溺亡事件,每年就有近5.7萬人死于溺水,相當于每天有150多人溺水死亡。謹防溺水事故,除了加強自身防范意識遠離危險水域,從根源上杜絕危險行為,減少溺亡事故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隨著5G、智能傳感器、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不斷進步,水上救援顯示出智能化特點。
水上智能救生系統通過“智能識別+第一時間報警+機器人下水援救”的方式,實現安全、高效救援。
水上智能救生體系集合了分布式機器視覺,水面智能救生機器人,機器人導航與控制,智能決策和路徑規劃等前沿技術于一體,可以有效提高水上突發事件的報警與應急聯動能力,有效解決了傳統水上救生的巡視覆蓋面小,發現落水人員的隨機性大,岸線水面不利于人工實施救援等問題,有效地保障市民、游客的生命安全。
在硬件體系層面提升救生裝備的實戰能力
小型化遙控操作的水面救生機器人,主要解決了傳統救生設備無法快速抵近溺水者身邊的痛點問題,同時也避免了救援人員因各種因素導致的意外傷亡,是一款革命性的應急智能救生設備。救援人員只需單手操作遙控器,即可令救生機器人快速抵近落水者身邊,自行搭載落水者返回岸邊等安全地帶;也可以在落水者沒有求生欲望或自救力量不足時,搭載救援人員到達落水者身邊進行施救。
在應用體系層面降低智能化救援的應用門檻
發生險情時,等待專業救援力量趕赴現場存在一定響應時間,如何降低救援門檻,縮短反應時間,讓人人都能安全地開展救援,顯得尤為重要。智能救生機器人存放箱是一種智能化新式救生裝備,如果市民發現有人落水,可以按下緊急開關按鍵,立即取出水面救生機器人,“零延時”進行救援,其高效便捷的自助式操作,大大降低了應急救援的門檻。
在綜合體系層面打造全水域的智能自主救援
當有人員不慎落水,攝像頭可監測預警,彈射救生機器人,并迅速展開救援。救生機器人從報警到駛向落水點,一整套救援作業僅需2分鐘左右,為港口提供堅實的水上安全保障??蓮V泛應用于景區、湖泊、濕地、公園、港口等場景,可實時監控水面,準確識別人員落水,及時跟蹤定位,自動釋放水面救生機器人,快速將落水人員帶回安全地點。
水上智能救生體系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1)提升救援能力
水上智能救生體系彌補傳統水域救援工作中的不足,大幅度提升水域快速救援的綜合能力。簡單易用的智能救生裝備還能實現水域管理工作人員或普通群眾的快速救援,提升救援質效。
2)提升人民安全感
推動智慧水上安全監管建設,是提升應急管理監測預警、監管執法、應急救援的重要利器,以智能化裝備促進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降低管理成本、救援成本的同時,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3)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格局
提升水上應急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對建立區域一體化管理格局、提升城市形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水上智能救生體系在具體應用中發揮系統優勢,多次成功救援。
2022年8月,山東威海,一名男孩在海中游泳時遭遇離岸流,面臨生命危險。民警迅速出動智能水面救生機器人,僅用時8分鐘,在距離岸邊400米處,將這名15歲的男孩成功營救上岸。
2022年5月,長航公安瀘州派出所民警通過操作智能水域救援機器人,讓水域救援機器人精準到達一名在江水中體力不支的游泳愛好者身邊,求救者雙手趴在水上救援機器人上方成功獲救。
結語:水上智能救生體系,可以彌補傳統水上救生能力的不足,提高水上智能救生水平,守護人民幸福感,最大程度挽救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好的為人民安全這一“頭等大事”筑牢“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