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為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等決策部署,搶抓數字文旅新機遇,5月18-19日在四川天府新區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將召開2023四川數字文旅發展大會。
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我們推出《四川數字文旅風采巡禮》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我省數字賦能全域旅游、文博場館、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的新成果,探索數字文旅的新模式、新思路和新應用。
門票線上預約、車輛智能調度、一部手機通游景區……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應用,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不斷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智慧旅游如何改善游客體驗?智慧景區如何更好地提供優質化服務?
2022年8月,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其發布的行業標準《旅游景區智慧化建設指南》公開征求意見,《指南》給出了旅游景區智慧化建設的總體架構、基礎設施、平臺建設、運維保障等方面的指導和建議。
四川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標全國建設標準,在2021年7月舉行的四川省旅游景區發展大會上,通過5G+全息MR的方式,帶來了一場旅游景區“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展覽,集中展示了我省旅游景區建設的最新成果、智慧景區建設的前沿產品,強調科技創新、數字化發展是景區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從大數據平臺、數據資源體系的建立,到一張圖在線監測的GIS管理平臺的使用,再到景區門口設置的觸摸屏、智能機器人、電子發布等終端設備,在四川智慧景區建設中,不同景區也在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以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
青城山-都江堰:智慧管理,虛實共生
游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喜歡哪些景區景點、需要哪些服務,通過可視化數據大屏一目了然。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管理局聯合四川川大智勝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都江堰市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本地區的各類旅游數據和信息隨時隨地一屏掌握。以數據為核心打造智慧景區,是推動青城山-都江堰景區高質量發展的命脈,目前依托“云上都江堰、數字青城山”智慧景區管理服務體系的打造,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能夠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全程個性化服務。
游客在游客中心的人像采集終端處購買門票在線支付成功后,無需*或者紙質門票,即可在“人像識別通道”采用“刷臉方式”直接進入景區。除此之外,“一號通、一碼行、一網探”各種智慧化服務直接刷新提升游客體驗。
以元宇宙“虛實共生”為目標,通過三維數字引擎及云端渲染技術,深度融合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的高精模型,著力刻畫“青城天下幽,古堰天府源”的優美景色。同時高度融合景區現有視頻監控、客流管控、指揮調度、交通管控、智慧廁所等業務系統和數據,將“虛”擬的數字孿生景區場景與“實”際的數字景區業務進行“虛實融合”,提升景區“管理一體化、聚合可視化”水平,確保“看得見、聯得上、呼得應、調得動”,管理“所見即所得”。一旦游客在景區發生財物遺失等意外情況,通過虛實數據的結合,北斗定位、視頻監控、無線對講等平臺就近指揮調度一線人員進行處置并全程追蹤,迅速處理完畢。
經過10年的數字積累,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基于交通數據等,能準確預測出大假期間游客量及車流量等情況,從而細化制定旅游高峰應急預案,提前進行各方資源配置,有效布置人力,為旅游高峰游客接待保障奠定堅實基礎,預測準確率高達90%以上。
九寨溝:智能體驗佳,監測保護強
作為世界聞名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四川著名景點,九寨溝的智慧旅游建設成效卓越。現在的九寨溝不再給人爆棚購票、擁擠不堪的印象,節日假期的行前預警、行中引導分流、行后社會營銷得到了業內的一致好評。這都得益于九寨溝景區智慧旅游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項目的建設。據了解,該項目是九寨溝景區災后恢復重建的標志性項目之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景區建立智慧景區運營管理和智慧旅游共享服務新模式,形成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讓我們回憶一下以前九寨溝入口廣場的“長龍”: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時,都是“人從眾”。游客往往需要起個大早,花費數小時排隊購票,再繼續排隊檢票,體驗感極差。如今,在檢票閘機口,游客只需要先刷*,再進行人臉識別,閘機便自動打開,整個過程只需幾秒鐘便可迅速進入景區游玩。景區門票線上預約功能的推出,實現了從“接待1萬人次游客排長隊”到“接待2萬人次游客不排隊”的轉變。
同樣發生改變的,還有導游講解服務。以往游客要聽講解,只能找景區講解員,一到旺季,因講解員數量有限,游客只能排長隊等待。而現在,游客只需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隨掃隨聽語音講解,游客紛紛感到“便捷與舒適”。這一切的轉變都得益于九寨溝景區智慧旅游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發揮的作用,不僅給景區在管理上帶來了便利,更是將游客體驗來了個質的飛躍。“一部手機游九寨”將吃、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智能服務濃縮在一個系統中,隨時隨地玩轉九寨。
除此之外,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與救災系統更是九寨溝景區智慧旅游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項目的一大亮點。通過對景區自然遺產生態監測保護平臺提供的綜合觀測站系統、生態環境綜合監測體系、森林防火監測體系、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等各類監測數據完成對接,對景區環境監測保護及災難預警避險提供地域化、空間性的數據支撐與融合,實現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要素監測和整體保護體系的構建。加快促進構建九寨溝乃至阿壩全域的旅游全業態,形成遺產監測保護、城鄉經濟、旅游產業經濟協調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蜀南竹海:老牌景區智慧化的提檔升級
蜀南竹海作為省內知名老牌景區,隨著旅游業蓬勃高速發展,游客量不斷增加,極大的考驗了景區的接待能力,但景區建設智慧化程度低,管理營銷和游客服務的提升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發展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景區于2019年啟動了信息化建設,實施打造蜀南竹海智慧景區新模式。
近年來,“兩海”示范區持續推進優化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區服務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網上購票、手機掃碼、快速入園、客流分析、森林火情全域監看等管理服務體系,新建成的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區智慧旅游指揮中心已成為管理、服務游客的“最強大腦”。
假日期間,蜀南竹海利用無人機實時掌握游客人數,及時調整優化各項服務。“一部手機游竹海”讓游客通過手機即可實現便捷的購票檢票入園,景區公眾號及小程序也提供了最新最全的資訊。老牌景區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確保游客游得安心、住得放心、玩得開心,成功實現了老牌傳統景區向數字化景區的升級。
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我省景區智慧化建設中的普及應用,實現了景區基礎資源數據、產業監測數據、生產業務數據等各種鮮活數據的對接整合,實現了景區資源的自動感知、移動互聯的游客服務、動態可視的安全管理、大數據分析的商務營銷,助推我省景區智慧旅游建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