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近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布《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7年,浙江成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累計培育千億級融合產業集群10個、省級創新應用先導區15個、特色產業園區100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3000家,總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
在工業方面,實施“AI+未來工廠”創新引領行動,推進AI大模型在工業領域落地應用;
在城市方面,迭代建設“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腦,推進政務領域大模型落地應用;
在技術方面,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
在產業集群方面,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區,發展類腦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融合產業集群;
在基金方面,在省級“4+1”專項基金中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子基金,鼓勵國有資本參與人工智能產業投資。
政策解讀
一、制定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202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指出,“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人工智能安全發展”。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上強調,“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合作....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促進人工智能健康有序規范發展,打造新的增長引擎,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引領支撐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整體躍升,賦能新型工業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我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特制定本意見。
二、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包括總體要求、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強化核心要素供給、加速創新場景賦能、推動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最優產業生態、保障措施等七部分。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引領、融合發展、開放合作、共治共享,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引領支撐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和生產力整體躍升,賦能新型工業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力爭到2027年,成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累計培育千億級融合產業集群10個、省級創新應用先導區15個、特色產業園區100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3000家,總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
(二)加快核心技術突破,打造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加快實驗室體系建設,加強基礎性原創性科學研究。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設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省市縣聯動以目標任務書方式組織實施。建立人工智能企業培育庫,培育壯大以科技領軍企業為龍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為骨干的人工智能企業梯隊。
(三)強化核心要素供給,打造人工智能基礎支撐最優地。算力方面,統籌優化算力資源布局,加快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建設,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智算中心的建設與營運。算法方面,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自主可控的開源社區和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模型即服務(MaaS)新范式。培育開發者群體,繁榮開源生態。推動面向行業應用的算法模型研發,加強涉及公共利益算法模型監管。數據方面,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公共數據資源庫建設,支持建設數據標注眾包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數據有序開發利用,爭創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
(四)加速創新場景賦能,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行地。布局建設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用平臺,探索構建“人類科學家+AI科研助手”的人機協同科研新模式。實施“AI+未來工廠”創新引領行動,建立完善分級診斷評估標準,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建設智能診療、醫用機器人等應用場景,打造教育創新場景,深化未來社區(鄉村)建設。迭代建設“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腦,加快智慧交通建設,升級智能政務,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五)推動融合集群發展,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聚集地。布局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加強軟件、操作系統和硬件基礎件研發應用,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智能網聯基礎設施和智能交通裝備。培育建設省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區,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融合產業集群。在人工智能領域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六)構建最優產業生態,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創業首選地。深入實施“鯤鵬行動”,加大人工智能全球頂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青年科技人才引培力度。加強校企聯合培養緊缺人才,設立交叉學科,增設人工智能急需專業。探索給予領軍企業省級人才計劃、高技能人才自主評審權。鼓勵市縣在省級“4+1”專項基金中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子基金,推動人工智能企業加快上市融資,鼓勵國有資本參與人工智能產業投資。支持將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專利申請列入專利快速審查與確權服務范圍,加強知識產權的協同保護。建立人工智能監管與治理體系,發揮省科技倫理委員會作用,面向重點領域開展倫理審查和安全評估,推動高校院所、企業設立人工智能倫理(審查)委員會。
(七)保障措施。在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統籌協調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加快改革創新,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協調機制,探索建立人工智能負面清單事前監管與審核備案事后監管相結合的制度機制,促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與規范應用。統籌各級產業、科技、人才相關政策資金,重點支持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及技術攻關、平臺建設、場景(產品)建設與應用推廣。加快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大人工智能研發成果、創新產品和創新場景的宣傳推廣力度。